“县域教联体”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现实需要,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重要部署,是重塑义务教育机制和格局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落实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县工程、乡村振兴等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省教育厅重点推进的教育改革项目和2023年十大行动之一。
黄冈市坚决贯彻落实省委部署,钻研吃透《省教育厅关于推动县域教联体建设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高位推进,强化市级统筹,明确效果导向,突出机制创新,努力推动我市县域教联体建设工作做真做实。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工作思路,明确了三年建设规划的时间表路线图,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好一个省级示范试点基础上, 2023年、2024年分别完成全市32%、56%的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确保2025年底实现全市80%以上义务教育学校纳入教联体建设的目标任务。为引导更多学校思考探索,培育更多新的省级教联体试点学校,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开设“黄冈教联体”专栏,分享试点学校工作经验,供各地各学校借鉴。
“县域教联体”建设是推进城乡均衡一体,区域优质发展的重要举措,有效载体是优质教育品牌和资源的输出与共享。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教联体按照“融合型”教联体的运行机制和模式,推进各要素之间深度融合,推动三个校区优势互补和发展互促,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打破校际壁垒,促进教师由“学校人”向“联体人”转变,促进校区间优质师资均衡。推进校际协同,引领三个校区教师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研讨、实时诊断,实现优质资源互联共享。凝聚多方合力,推动三个校区文化融合共享品牌,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武师附小教联体的有益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有效样本,值得借鉴学习。
办好教联体 携手均衡路
—“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融合型教育联合体”改革实践与探索
10月20日下午,武师附小本部的63名语文教师正在进行语文教学主题研讨。与平常不同的是,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来自江林校区、明德校区的20多名语文老师,大家齐坐一堂相互交流,共享智慧碰撞带来的乐趣。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学校并不少见,这主要得益于武师附小教联体的组建。”武师附小教联体党总支书记周中兵介绍,本着“共建、共赢、共享”原则,武师附小与江林小学、明德小学组建成融合型教联体,并成功成为湖北省首批教联体试点学校。在“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文化共生、考核共体”的同时,持续放大“名校+”“名师+”“互联网+”效应,推动教联体学校发展共进,共同缔造出城乡教育新生态。
01深度融合,促进机制共融共生
《武师附小教联体章程》《武师附小教联体中长期发展规划》《武师附小教联体教师交流办法》《武师附小教联体财务管理办法》……翻开《武师附小教联体制度汇编》,26项规章制度涵盖了教联体的各个层面,体现了联体内部管理一体化、教师发展一体化、教学研究一体化、考核评价一体化、文化建设一体化、学籍管理一体化 。
“我们实行的是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单一法人制。主校区党总支书记对教联体工作负总责,主持全面工作。各分校区党支部书记、校长由总校区校长在副校级领导中选派推荐,向教育局报备,实行三年一考核制度。”武师附小教联体校长李博介绍,该教联体构建了教联体决策治理层、校区间业务联动层、校区内自治管理层的“分层”管理体系,推行“六部一室”(党建引领部、教育教学部、学生成长部、品牌策划部、后勤保障部、信息安全部、教联体办公室)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确保每项工作都能统一推进和落实。探索建立的共融共生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了核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教联体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02畅通渠道,促进教师共用共管
“今天,又是我们班上体育课啦!”在明德校区五(2)班的教室门口,该班学生魏雨辰高兴地说。明德校区现有学生1400余人,但是只有一名体育教师。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在武师附小教联体,他们实施调配、交流、轮岗、走教等多种形式。
学科走教。实施体育、绘画、音乐等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帮扶”制,每月至少到成员学校开展2次以上公开课或教研活动,以点带面,让教联体各成员学校的短线学科不断萌芽成长。
骨干轮岗。依托“群雁”计划,选送优秀人才和骨干,到联体学校任职,指导学校发展。对所有轮岗教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倾斜,在评职评优上予以优先考虑。
据了解,2022年,武师附小本校区到江林校区调配、交流的教师有26人,到明德校区的教师有8人,明德校区到本部和江林校区的教师有10人。调配交流中,有多名教师成为了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每个人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快乐工作,同向奔赴。
03敞开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在江林校区的劳动基地里,东边的那片瓜架是明德校区的学生搭建的,北边的菜地是武师附小本部学生的基地;在明德校区的乡村少年宫,每周五的下午就是江林学生活动的时间……这是武师附小教联体资源共享的场景之一。
明德校区
江林校区
武师附小本部
武师附小教联体通过“四联”促进资源优质共享。管理联动。每周伊始,教联体办公室发放“工作清单”,对“双减”“五项管理”“食堂菜谱”等重点工作进行统一部署。教学联通。教联体以年级为单位,每月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各校区先遴选该单元的一篇优秀教案,通过现场授课、集体评析、修正完善等过程,让每一节课呈现出最优秀的姿态;每月开展一次教学主题沙龙,由联体内7个名师工作室承办开展,他们开展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研究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升。在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教师们的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也不断攀升。2023年春季开学,明德校区转校回来的当地学生明显增多,请求就读江林校区的学生人数高达200多人。教师联袂。搭台子。开通微信平台,设置联体工作专区,组建学科微信交流群、QQ视频会,实现网络教研。递梯子。通过集体研课,上传优质教学课件,让课堂同步,并利用空中课堂,“教联体”内全体学生同上一堂课,零距离交流和沟通。指路子。运用优质学校资源,引领各校区打造课后托管特色。江林校区的腰鼓特色有十几年的沉淀,教联体引领其打造“鼓文化”,派遣优秀艺术教师精心排练,同时将鼓文化的精髓辐射到绘画、舞蹈等其他艺术特色方面,形成了江林校区“以鼓文化为中心”的课后托管特色。明德校区位于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好,结合这一特点,引导其在课后托管中发展体育特色。教联体的体育教师排班坚持到明德校区进行训练,明德校区的体育运动蓬勃发展,2022年代表黄冈市参加湖北省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佳绩。交卷子。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中开通教联体工作专区,将教联体内的优秀课件、优秀论文、讲课视频等在专区展示并积极向外推介。2022年下半年,就向外推介了36节微课,12节现场授课,24篇教育论文。400多篇学生习作和书画作品。其中,明德校区和江林校区的作品就占据了64%。特色联台。在联体拓潜教育的办学理念下,各分校均在创建各自的特色。本部校区以“拓潜教育”为龙头,艺术教育特色蜚声省内外;江林校区推行“尚美教育”,张扬本土的腰鼓、集体诵读、集体舞等传统特色;明德校区推行“雅行教育”,通过“高雅阅读”“体育运动”两大特色,锻炼学生意志品格。
开放共享的平台,让所有教师都享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无论是教学管理、学校文化建设、教学质量,还是后勤保障,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肯定。2023年2月开学,要求回到江林校区就读的学生有200多人。江林校区校长朱莉莉说,这是幸福的烦恼。她烦恼班级班额会变大,烦恼没有教师和教室。
04多元考核,实现评价共测共评
调配、交流教师的绩效如何考核?教联体各校区怎样进行定位?管理团队每年怎样进行评定?
家长代表参与学校教学检查
在武穴市教育局教联体领导和专家小组的指导下,武师附小教联体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出台了教联体、教师、副校级领导、校长等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制度。形成了“学生的成度长+家长的满意度+发展均衡度”的学校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家长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教学质量呈现度”的任课教师评价体系,“教师满意度+家长满意度+工作业绩呈现度”的副校级领导评价体系。
“这样的评价方式让我们工作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社会认可都要兼顾,只有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管理规范了,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江林校区的校长朱莉莉这样说道。
05多方联动,促进多方共谋共治
家长代表在班级试餐
放学的时候,交警在门口维持秩序;祥云药业、华新水泥、魏高邑开发区、草莓农场等都是武师附小教联体学生的体验基地;家长们走进课堂,讲党史故事,讲安全知识,讲环保意识;成立了“家长联盟”,邀请家长代表做学校的“试餐员”“测评员”“管理员”,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可以随时听课、翻阅作业,零距离与教师进行沟通;继续推行“家长漂流日记”的创新举措,相互倾听家教中的感人故事,学习先进的家庭教育方法……
武师附小教联体多方联动,多元联建。让社会各方参与教育,真正成为了教育联合体。
走进武师附小校园,篮球场上的热烈欢呼声肯定会吸引你的驻足,教联体各校的孩子们在篮球对抗赛中展现出的满满活力、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生动再现了武师附小教联体各校“共荣共生”的教联体办学模式。
在学校创客中心,各校区的孩子们齐聚一堂,积极分享自己的编程作品;古筝室里,孩子们一起练习古筝,悠悠乐声悦耳动听;在书法室内,各校区的孩子们挥毫泼墨,相互交流,共同评比……
围绕“拓潜教育”的教联体办学理念和“真做 做真”的教联体文化,武师附小教联体结合艺术教育特色,在联体学校开设书法、素描、剪纸、国画、葫芦丝、竹笛、二胡等训练班和课后服务兴趣小组,每天利用一节课的双减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实践性的需求,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通过少先队“小雏鹰诚信服务公司”“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站”等,锤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各项综合能力。开辟“艺术节”“体育节”“好朋友日”等活动平台,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文化创生、文化践行、文化站立,迎来了武师附小教联体共荣、共生、共赢的优质发展。教育覆盖面不断扩大,教联体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教师交流持续发展,百姓对家门口学校的认同度也大大提升。
教联体建设任重道远,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教联体书记周中兵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梳理管理脉络,细化管理制度,达到同频共振的管理效果;进一步探索教师调配、轮岗、走教、交流途径,变制度要求为学校需求和个人需求,形成异中求同的大循环格局;进一步挖掘各校区的特色文化,形成各自可以推广的品牌,达到同中求异的融合效果。